为进一步推动水产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在湖北省的广泛应用,提升当地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并优化养殖品种结构,2025年2月17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在孝南仙女湖示范基地召开了核心示范点目标与任务对接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省、部委关于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高水平发展的最新政策导向,优化大宗淡水鱼产业布局,助力湖北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石义付携体系岗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李文祥教授、长江水产研究所周勇教授及小组成员张从义主任、高级工程师石义元、朱丽娅出席并主持会议,孝南仙女湖养殖场沈双胜场长及小组成员副场长程辉、技术骨干李胜华等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石义付站长回顾了2024年度在仙女湖示范基地成功集中培育异育银鲫“中科3号”“华海1号”团头鲂、长丰鲢等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的显著成果,并指出这些新品种在提升水产养殖效益、促进渔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水产养殖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武汉综合试验站将继续深化大宗鱼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创造新成果,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渔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新品种“华海2号”鳊鱼的两种育成技术试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石义付站长与各位专家共同商定了本年度示范点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决定从4月中旬开始,在该基地集中培育“华海2号”武昌鱼、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鲢、高抗病草鱼等新品种。高院长特别指出,“华海2号”武昌鱼是今年主推的新品种,湖北省领导格外的重视武昌鱼产业链的建设,指导基地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及珍品养殖模式,以提升武昌鱼的品质和附加值。李教授就怎么样开展“华海2号”的试验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周勇教表示全程提供病害防治技术支持。
为确保新品种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武汉综合试验站将依托体系内的岗位专家,针对各养殖环节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试验站还将结合仙女湖示范区的真实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育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
仙女湖养殖场沈双胜场长在会上发言,对武汉综合试验站团队在2024年度给予的技术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试验站的技术上的支持下,仙女湖示范区成功地开展了集中自培大规格鱼种的工作,大力推广了大宗鱼类新品种,明显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承诺,后期示范基地将继续依托武汉综合试验站和体系专家技术指导,做好集中培育和科技实验工作,为各示范区提供大量优质的水产良种,取得更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标志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的推广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彰显了农业农村部对水产养殖业高水平发展的格外的重视和坚定决心。未来,随着新品种的广泛推广和养殖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湖北渔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同时,这也将为全国水产养殖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