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燚一号”如一座红黄相间的“海上堡垒”矗立在蓝海碧波之上。 吴东俊 摄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湛江各大码头热闹非凡,不少市民驱车前来采购年货。这边,渔商们忙着清点、称重、登记、加冰、装车;那厢,浩瀚的湛江海域,一个个深水网箱镶嵌其中,数万吨金鲳鱼等待起箱远售,一派鱼跃人欢的好“丰景”……湛江海洋牧场建设正大踏步向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型。
近日,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5年)》意见的公告,其中在发展目标中提到,到2035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构建。
2024年,湛江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95.4%,超额完成省下达的92.1%目标任务,全年渔业总产量预计超130万吨,一幅更加绿色生态、高效智能的耕海牧渔新画卷正在湛江广袤海域加速展开。
“根本不需要企业操心,我们的心思可完全放在项目推进上。”当谈及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用海审批服务时,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据悉,该公司自主打造的大型平台“恒燚1号”是目前全省顶级规模的养殖平台,也是湛江人实现“海鲜自由”的底气来源之一。
湛江为该公司用海项目提供的“拎包入住”“拿海即开工”等服务,让这个深远海养殖创新联合体更有勇气“乘风破浪”。“我们的网箱现在主要养殖一些中高端名贵海水鱼,以海上智能化养殖为重点,更高效省力。”企业负责人补充道。
近年来,湛江瞄准用海企业和用海项目的需求与发展痛点,积极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资源要素供给。自2023年《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用海保障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地积极地推进政策落地,持续优化用海要素保障环境。
“我们以系统推进、整体谋划为工作原则,对符合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的海域开展统一论证、环评,把‘生海’变成‘熟海’。”据介绍,湛江市农发集团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承担着海洋牧场重点建设任务,已完成了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收储工作,取得一期开发用海面积1958公顷的海域使用权。
为了推动海洋牧场建设,该集团采取分阶段办理用海手续的形式,目前已将流沙湾1号、流沙湾4号及东海岛1号打造成“标准海”,为后续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用海保障。
这只是湛江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向海图强”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撑。
湛江相继出台《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高标准编制《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5年)》,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一核四圈”总体布局,为海洋牧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和方向引领。
此外,为了找准海洋牧场发展最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湛江在全省率先出台《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水平发展十五条措施》《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加快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幅度的提高海洋牧场企业单位享受政策红利的便利性。
“知道要面临这么大的台风时,其实心里很没有底,我们海边养鱼的,最怕遇到,这次在灾害发生后,人保很快就联系我们登记报损,并在报案后的几个小时内就把钱打到账户,为我这次损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徐闻国桥深海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表示。
风未停,海洋牧场理赔款已到,有了金融护航,深海养殖不再怕风急浪高,也给现代化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提振了信心和决心。
从雷州覃斗镇流沙港码头出发,航行约6海里便可看到蓝白相间的“巨无霸”——湛江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当渔民用设备升降机将鱼料撒进网箱,鱼群争食激起朵朵浪花,场面甚为壮观。
再往远处行驶,“海威1号”的另一个兄弟“海威2号”和湛江市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建设的“湛农1号”拔“海”而起,这些都是湛江乃至整个广东奏响“海洋牧歌”的重点项目,也是湛江人加速挺进“深蓝”的缩影。
此前,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水产养殖的新空间必然在深远海。内陆和近海的水、土地资源没有增量,而且由于环保要求需要压缩养殖空间,我国未来的水产养殖新空间在离岸深远海。
深海养殖,远比常规养殖复杂得多,打造“海上新湛江”离不开海工装备产业的强力支撑。
去年初,随着挖掘机抓起了第一把泥土,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锚定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的方向,坡头区成功引进江苏海力海工、深蓝科技等项目,并储备了珠海云洲、广东粤大、天能重工、大金重工等多个意向落户项目,涵盖海洋装备制造、重大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的签约将加快推进海工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再添强劲动能。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开工建造,同日,广东最大养殖平台“恒燚一号”落户湛江;“湛农1号”第一个网箱模块在湛江正式下水浮运……从近海到中远海,湛江的深蓝之路正在往更深更远处推进。
随着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一直在升级创新,以重力式HDPE网箱、桁架式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养殖装备在湛江沿海涌现,海洋牧场大型养殖装备建设落子频频。
据统计,截至目前,湛江全市水产养殖企业(户)14000多家。其中从事深海养殖企业(户)80多家,全市网箱养殖水体约1376万立方米,分别为传统网箱30400口,养殖水体276.5万立方米;HDPE网箱3426个,养殖水体1080万立方米,网箱数量占全省65%;大型养殖平台6个,养殖水体19.5万立方米,占全省50%。
湛江1195.26公里的绵长海岸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未来,湛江将用硬核“黑科技”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蓝挺进,进军精准、高效、绿色养殖赛道,推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
从空中俯瞰徐闻县角尾乡附近海域,成片五彩斑斓的环保浮球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渔舟往来,一派繁忙,这些海上彩色浮球大多数都用在生蚝吊养。
“自2023年起,我们开始尝试‘北蚝南养’模式,即利用湛江海域冬季海水温度比较高,调运山东等地的半成蚝,投放入湛江海域育肥后上市获得成功,并于2024年大规模应用。”广东畅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人介绍道,目前,此类生蚝的市场价超过10元每斤。
湛江和山东在养殖生蚝上的联动,让这两个省份成为助力中国人实现生蚝自由的最强组合。
“候鸟式”的养殖模式扩展了渔业空间,深海多营养层级的“立体养殖”模式也让养殖变得更高效、环保。
在东海岛1号海域“贝藻混养”海洋经济示范区,生蚝与拟鸡毛菜、龙须菜等藻类共养的立体式养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藻类和双壳贝类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采取投饵等方式。”广东成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该模式将有利于带动区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覆盖陆海的海岸带ECO保护和持续利用新模式,促进湛江沿海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坡头区南三镇,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贻贝、青蟹养殖和红树林耦合共存模式正逐步成形。
从空中俯瞰位于坡头区南三镇的青蟹养殖基地,塘面在阳光下呈现斑斓的色彩,宛如一个平铺在大地上的“调色盘”。湛江伟健生态农业休闲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伟领着笔者走近池塘,“别看池塘普通,里面可大有文章。”
据介绍,池塘采用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对“红树林—贻贝—青蟹”进行混养,一口池塘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圈:贝类能净化水质,青蟹的排泄物、饵料残渣不但可以作为贻贝的营养的东西,还能滋养红树林。陈伟道出了其中秘诀。
除了生态养殖,为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安全性,湛江广大养殖企业也在探索创新更多的养殖模式。
创立“1+N”深远海网箱养殖集群模式,即一个大型桁架式养殖平台,周围部署N个重力式网箱,实现生产资料就近补给、海上救援、人员留守、水文气象监测和区域安全保障等问题。
采用“陆海接力”模式,即为避开台风季节和提早成鱼上市,利用陆基池塘或近海渔排,提早开展鱼苗标粗,使深海网箱尽量投放大苗,争取在八九月份收获上市,避开秋季台风的影响;推广提水式池塘养殖模式,全市4万多亩提水式海水养殖池塘全部建成“三池两坝”三级尾水处理设施,养殖尾水经处理达到不黑不臭后排放……
“保护海洋生态,就是守护蓝色粮仓,创新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保护了海洋生态,也为渔民带来收益。”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驱车行进在广东第一大岛——东海岛上,扑面而来的是湛江水产种苗发展的新气象:沿途是大大小小的水产种苗场,养殖池星罗棋布,就像一块块“芯片”植入海岸线,不断释放种业活力。
走进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下称“863基地”)的园区,一格格苗池首尾相接,一座座育种车间绵延排列。育种车间内,标准化的育苗池整齐划一,控温、控光、增氧、投料、水质净化、水质监测、虾苗检测等先进装备一应俱全。
凑近育种池仔仔细细地观察,虾体近乎晶莹剔透的凡纳滨对虾种虾在水上成群结队,悠然游动。身体虽小,结构却清晰可见,种苗虽小,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科研力量。
凡纳滨对虾也称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育种单位为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该品种历经8年科研攻关,使用先进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其虾苗抗弧菌能力较“中兴1号”提高20%以上,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去年,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海景洲1号”和墨西哥扇贝“橙黄1号”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至此,湛江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的水产新品种10个,其中凡纳滨对虾8个,占审定该品种的53%,进一步厚植湛江市海水养殖品种优势。
重点发展“一条鱼”“一条虾”“一只蚝”,近年来,湛江大力构建“蓝色粮仓”,全力推进水产产业全链条发展。另一边,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取得较大进展。
目前,湛江已捕获硇洲族大黄鱼2000多尾,初步建立野生种质资源库,完成了硇洲族大黄鱼基因测序工作,建成了广东恒兴集团863基地和广东海威农业集团纪家两个硇洲族大黄鱼工厂化繁育和驯养基地,正在开展硇洲族大黄鱼人工孵化技术攻关。
在863基地强大的种业资源与技术优势的辐射下,东海岛东岸逐渐集聚形成种业生产带,在湛江经开区,一家家种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直接影响到渔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渔民的收入。目前,湛江全市建立水产种苗场480家,其中国家级良种场2家,占全省40%;省级良种场17家,占全省26%。
另一边,在湛江遂溪草潭镇附近海域的海洋牧场上,巨大的养殖网箱像一个个“甜甜圈”镶嵌在海面上,拉网、装鱼、起吊、卸装……阳光下,一兜兜散发着金色光芒的金鲳鱼在渔民们的辛勤劳作下,从网箱中转移至渔运船上。
金鲳鱼作为湛江海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年产量约10万吨,占全国的30%以上,助推金鲳鱼于2023年超过大黄鱼跃升为全国海水养殖的第一大品种。
此外,湛江也注重推动多品种养殖,以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养殖风险,石斑鱼、鲷鱼、章红鱼、鮸鱼、海龙鱼、马友鱼等新品种在海水养殖中推广应用较快,可望培养成为湛江海水养殖当家品种。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海洋渔业稳步发展……接下来,湛江将发挥海水养殖的天然优势,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瞄准了雷州半岛这片“蓝海”。
近日,上海一彩民10元机选中5000万,当事人:今年我也将退休,准备退休后再规划这笔奖金的使用。
3月25日,威海5岁男童被生母及男友殴打致死案将在威海中院开庭审理。3月23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男童生父小郑。
郑州23岁一女生只要一出家门就会像“断电”一样, 随时随地一秒入睡。医生:这是典型的发作性睡病,目前只能靠药物控制。#郑州 #秒睡
长沙明年起中考取消生物地理,调整为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分值从40分增至50分,中考总分由700分降为630分
福耀科技大学公布了:首届招100人以内,年学费5460元!大四到境外名校学习一年,与剑桥、牛津、斯坦福等合作
据《福州晚报》3月22日消息,今年该校计划招收100名以内学生,学费每年5460元,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将获得双学位。
“千禾0”是什么?近日,千禾味业(603027)旗下“千禾0”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备受广泛关注,并引发社会大众对“千禾0”与“零添加”的关系质疑。那么,“千禾0”是什么,“零添加”又是啥状况?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千禾味业,与公司高管层进行了直接交流。
韩国民主劳总全北支部等市民团体于3月24日声明,若韩国在26日前不确定尹锡悦弹劾案判决日程,将从27日起举行总罢工和全面斗争,这一事件反映出韩国当前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