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中午,重庆大地冬日暖阳,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村民徐朝东又来到堰水坝社高速路南侧水塘遛弯。
一池碧水在微风中荡漾,成群的鱼儿在水里嬉戏,池塘岸边满地的蔬菜散发着早春的绿意。徐朝东说:“这里不但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去处,水塘经堰水坝合作社集体讨论后也承包出去养鱼了,估算一年能给村民创收4000元。”
据介绍,堰水坝社高速路南侧水塘,水体面积约4500平方米,江北区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长效监管四部曲完成了该水塘的黑臭水体整治,水陆ECO彻底恢复。
堰水坝社高速路南侧水塘黑臭水体治理,成为江北区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的缩影。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示了重庆第一批通过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验收评估的区县名单,江北区位列其中。
治理后的江北区鱼嘴镇中铁二局铁路东环线项目部旁塘(江北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一水一策’精准治理,是我们推动辖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的法宝。”江北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江北区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坚持因水施策,分类推进,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统筹管控’3条路径,全面完成全区14条黑臭水体治理,消除黑臭面积13420平方米。
“‘控源截污类’水体主要因外来污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致使水体发黑发臭,其问题在水体、根子在岸上。”该负责人以江北区五宝镇下场口水塘为例,详细的介绍了“控源截污类”黑臭水体治理过程。
据介绍,五宝镇下场口水塘,因附近场镇部分生活垃圾污水管网破裂,生活垃圾污水流入坑塘造成水体污染问题。为此,区级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临时措施,阻断生活垃圾污水流入水塘,减少污水排放对水质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坚持标本兼治,对污染进行精准溯源,实施五宝镇下场口生活垃圾污水收集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新建雨污管网1600米,雨污水检查井69座,新建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座,并清除下场口坑塘底泥、清理漂浮物、设置明沟、移栽水生植物、更换水体等治理工作,还给村民一池碧水。
“‘治理完成’不是终点,‘长制久清’才是根本。”江北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江北区建立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落实污染源巡查、水体清洁管护、监测评估、督察考核等长效管护制度,持续跟踪问效。
据介绍,江北区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责任到人,定期定岗,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严防返黑返臭。而且,水体周边设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公示牌”,明确公示水体责任河长、管护主体、监管单位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我们还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该负责人说,以此引导群众参与和监督农村水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巴渝和美乡村。(江泰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