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客户收到的不仅是贵州鲟鱼鲜鱼,更是对贵州生态环境的信任和肯定!”
9月13日,在惠水县嘉其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下称“嘉其公司”)办公室,公司董事长张翠兰兴奋地拿出手机向记者介绍一个多月前,12条贵州活体鲟鱼从贵州出口日本熊本市的微信聊天记录。
张翠兰和日本客户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这批鲟鱼7月23日从惠水县出发,从贵阳机场空运至上海再运抵江苏太仓港报关出口,7月27日船运抵达日本。一条一条的聊天记录和实景图片,线条贵州鲟鱼长途运输、出关入关的紧张和运输团队一路的细心呵护,还有日本客户收到贵州鲟鱼后开心大笑的情形。
“这是贵州活体鲟鱼首次出口日本。”张翠兰介绍,活体鲟鱼出口难度比较大,运输要求高。为保证鲟鱼安全送到客户手中,张翠兰与小组成员对鲟鱼采取比较特殊驯化手段,让鲟鱼在运送过程中处于冬眠状态,送至目的地后再进行复苏,尽可能减少长途运输对鲟鱼品质造成的影响。
2020年12月21日,3000多尾共12500公斤西伯利亚鲟鱼从黔南州荔波县出发,出口越南,这是贵州首次鲜活水产品出口。2022年11月18日,经过贵阳海关所属凯里海关现场检查监装的8吨鲟鱼顺利通关,贵州鲟鱼首次出口老挝……
冷水鲟鱼,已然成为贵州盘活水产资源“热”经济的一张名片。记者近日走进鲟鱼养殖基地,探“鲟”养殖生产背后的故事。
生产高品质鲟鱼,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全省河流长度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984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更有253亿立方米地下冷流水资源,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冷水资源为鲟鱼养殖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加上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贵州鲟鱼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全省各地已有超300个鲟鱼养殖基地。
在惠水县好花红镇小龙村的嘉其公司鲟鱼养殖基地内,十多个长条形、正方形的大鱼池依次排开,大小不一的鲟鱼在池中欢游,鱼塘上方的山泉轰隆作响,洁白湍急的泉水自上而下流进鱼池,滋润着鲟鱼生长。
“要根据鱼的体型大小投喂不一样的规格的饲料,例如8号池大多是10斤左右的鲟鱼,就要喂粒径6毫米的饲料。”基地饲养员毛启勇说,投料的时间也有讲究,为避免阳光折射干扰鲟鱼进食时的视线点喂食,尽可能避开阳光直射。
“鲟鱼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高,特别是水温的高低对它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水温低了它就不进食,影响它的生长,水温高了容易引起它生病,甚至死亡,河头水库的水属于一级饮用水源,最高水温不超过23摄氏度,最低不低于12摄氏度,很适合鲟鱼的生长。”毛启勇对冷水鱼养殖技术了如指掌。
同时,基地采取“流水养殖”的养殖方法,从10公里外鱼梁河水库接入人饮级别的山泉水,将基地内的注水口和出水口同时打开,以保障鱼塘内水体循环通畅,并将水温维持在鲟鱼最舒适的15至25摄氏度之间,为鲟鱼创造优良的生长条件。
“目前这里最大的鲟鱼有近400斤重,从1999年基地成立之初就一直养在这里了,是‘元老级’的鲟鱼。”张翠兰说。
1998年,36岁的张翠兰离开工作多年的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全省各地寻找适合养殖鲟鱼的场所。这种对水温水质要求严格、喜生活在地质为砾石的流水环境中的鱼种,适配的场地并不多。经过多地当地考验查证,年均气温在14至16摄氏度、地下水源充沛且靠近鱼梁河山泉水的惠水县小龙村成了张翠兰的选择之一。
尽管选择了场地,坚持科学论证的张翠兰仍然花了一整年时间,与当地村民一道监测水质水温及流量泥沙等养殖鲟鱼的关键数据。最终她拿到了编号为0001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在惠水县办起了鲟鱼养殖场。
当地丰富的地下冷水资源,是鲟鱼养殖的良地,这种自白垩纪以来就已存在的大鱼,在当时的贵州属于稀罕物,一斤售价曾经高达200元至400元。
尽管张翠兰是全省最早规模养殖鲟鱼的那批人,但她建好养殖场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鲟鱼售价最高的时期。当时的她不曾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鲟鱼的价格会跌至与普通鱼类相差无几,单纯卖鲜鱼已是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张翠兰养殖的鲟鱼多以活体或者冷冻鲜鱼片的形式销售,随市场饱和,单价下跌,二十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产品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但鱼塘的鱼仍待出塘,否则多养一天就“吃”掉不少钱。
传统模式难以在现今的水产市场掀起浪花,如何把量大质优的贵州鲟鱼送到不一样的需求的客户手中,一直是张翠兰思考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养殖及市场闯荡,张翠兰将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光放在衍生产品及出口销售上。“鲟鱼全身上下都是宝,鱼肉能冷鲜,取出的鱼子能制成鱼子酱,鱼皮能做成皮包等奢侈品,甚至鱼骨头都能做成面条。”
2022年,张翠兰投入1300余万元采购鲟龙鱼产品研制设备,研发了对全国铺货的鲟鱼水饺、鱼丸、鱼饼、香肠、鱼骨面条等衍生产品,并上线吨的鱼子酱生产线。一条鲟鱼变成了多个有关产品,鲟鱼全身上下包括骨头都物尽其用,实现了增值。
经过多年发展,嘉其公司鲟鱼养殖基地水域面积达15000平方米,现有7年以上中大型种鱼3000多尾,年繁育销售鲟鱼苗200万尾,今年改造升级后可生产商品鲟鱼100万公斤。
有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相关养殖企业也如雨后春笋涌现,推动贵州鲟鱼产业渐成规模。
《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鲟鱼产量149376吨,贵州产量32538吨,位居全国第一。
从无到有,再跃升至全国首位,贵州鲟鱼已游出省内、走向世界,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广西、重庆、河南等客商喜爱,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鱼子酱更是远销俄罗斯、日本。
“目前贵州省渔业协会已注册‘贵州鲟鱼’商标,相关鲟鱼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将逐步实现品牌化。”贵州省渔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强介绍,贵州鲟鱼鱼子酱、鲟鱼肉松、冷鲜鲟鱼片、鲟鱼辣椒酱、鲟鱼面条、鲟鱼饺子等深加工产品逐步走向市场,通过打造“贵州鲟鱼”区域公用品牌,贵州鲟鱼品牌效益将日益凸显。
“首单日本出口,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未来我们开拓日本市场将大有可为。”张翠兰很有底气地说。
目前,这位从事养殖25年的“鲟鱼专家”仍然精力旺盛,奔波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前往俄罗斯参加展销会广交客商,千方百计开拓贵州鲟鱼的国际市场。